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推荐 >>贝达药业的遗憾

贝达药业的遗憾

整理编辑:168股票行情网www.gphq168.com    文章来源:互联网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近日,“创新药第一股大裁员”的新闻,吸引了笔者的眼球。裁员不稀奇,但是创新药裁员相对还是少见.

当看明白是“创新药第一股”贝达药业的时候,笔者豁然开朗,时代换了天,曾经的“第一”仅是时代的烙印和标签,试问能持续第一的又有几个?

01

缘起于“初心”,终尽于“分心”

幸福生活是每个国人的向往。

“BetterMedicine,BetterLife”也成了贝达药业三剑客的创业“初心”。

2003年丁列明、王印祥、张晓东三人齐聚美丽的西湖,共商“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产业化大计。

经历十多年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埃克替尼”成功上市,这是继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和罗氏的厄洛替尼后全球第三家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抑制剂”,也是国内首款创新药。

众所周知,肺癌是国内发病人数最高的癌症。在赢得名声的同时,贝达药业顺便也把钱给赚了: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0.63亿元上涨到2016年的10.35亿元,一举成为“十亿”销售规模的大单品;公司归母净利润也来到了3.69亿元。公司也于2016年创业板成功上市,“创新药第一股”名声鹊起。


图:2011-2016年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情况

企业上市,有人说是起点,也有人说是终点。而于贝达药业而言,更像是“团队”的终点。

2017-2018年间,高管层“分心”了,每个人因梦想走到一起,或许也有可能因梦想而离开;首席科学家王印祥离开,创立了加思科;首席医学官谭芬来走了,首席化学家胡邵京也走了,而另一位创始人张晓东也减持退出,在上海设立了倍而达。

想当初,主动离开是“分心”,从“贝达”到“倍而达”隐隐约约透露着什么;而现在的“毕业”又意味着什么。

02

高管出走,研发又该往哪走?

医药企业的核心在研发管线,研发管线的核心又在研发人员。高管出走,曾经熟悉的办公室已然换了身影,摆在丁董事长面前的又何止是团队的“分崩离析”,试问公司研发“宕机”了没有?创新药的“创新”还在吗?

可能一路走来,研发之辛苦,周期之长,丁董事长非常清楚。在经历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之后,曾经的“卧薪尝胆”可能早就随着年月一起散去。

“买买买”虽然皮带哥喊得最响亮,但是践行者络绎不。贝达药业也开始了所谓的“自主研发+战略引入”两条腿走路:

2016年收购卡南吉医药;

2016年与天广实合作引入“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

2017年控股Xcovery引入“恩沙替尼”;

2018年与益方生物合作引入“贝福替尼”。

尤其是与益方生物的合作,在2017年面临阿斯利康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的成功上市,相比而言,三代产品可以对公司一代产品进行全面的替代,或许是因为团队“分崩离析”导致了研发能力不足,公司一直表现出沉浸于“埃克替尼”成功后的喜悦,而没有继续研发更前沿的产品。

当然,公司也不是毫无作为,2018年与益方生物合作引入第三代产品“贝福替尼”。另外在在已有产品“埃克替尼”的竞争中,采取“性价比”策略,2017年降价54%进入国家医保,扭转了2017年的销售颓势,并实现了2018至2021年的收入四连升。


图:2015-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图

虽然“贝福替尼”也于2023年成功上市,公司也有了新一代EFGR抑制剂产品。但奈何曾经的“国内第一”已变成现在的“国产前三”,排在公司前面的还有豪森的阿美替尼(2020年上市)和艾力斯的伏美替尼(2021年上市),正所谓“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喝汤”,或许这碗“汤”,对贝达药业来讲,还不够。

在新的战略下,公司紧接着又迈出了“第三条腿”
>>相关新闻
今日股市大盘指数
今日股市精华数据